织物、木材等基材由纤维组成,而纤维具有一定的吸湿率,并且常含有醚键、酯键、酰胺键等极性键,以及羧基、羟基等。水和羟基容易与PU胶水中一NCO基团反应,形成牢固的氨酯键和脲键等化学键,而纤维中的极性基团与胶中的极性基团之间形成氢键,并且异氰酸酯胶胶水分子还容易渗入纤维之间。PU对于这类材料一般能形成 牢固的粘接。
异氰酸酯胶聚氨酯的粘接工艺
1、表面处理
形成良好粘接的条件之一是对基材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
被粘物表面常常存在着油脂、灰尘等弱界面层,受其影响,建立在弱界面层上的粘接所得粘接强度不易提高。对那些与异氰酸酯胶胶水表面张力不匹配的基材表面,还必须进行化学处理。表面处理是提高粘接强度的首要步骤之一。
2、清洗脱脂
一些金属、塑料基材的表面常常易被汗、油、灰尘等污染,另外,塑料表面还有脱模剂,所以这样的塑料与胶粘层仅形成弱的粘接界面。对异氰酸酯胶聚氨酯胶来讲,金属或塑料表面的油脂与异氰酸酯胶聚氨酯相容性差,而存在的水分会与异氰酸酯胶胶水中的一NCO基团反应产生气泡,使胶与基材接触表面积降低,且使胶粘层内聚力降低,因而粘接前 必须进行表面清洗、干燥处理。一般是用含表面活性剂及有机溶剂的碱水进行清洗,再水洗干燥,或用有机溶剂(如丙酮、四氯化碳、乙醇等)直接清洗。对有锈迹的金属一般要先用砂纸、钢丝刷除去表面铁锈。
3、粗糙化处理
对光滑表面一般须进行粗糙化处理,以增加胶与基材的接触面积。异氰酸酯胶胶水渗入基材表面凹隙或孔隙中,固化后起“钉子、钩子、棒子”似的嵌定作用,可牢固地把基材粘在一起。常用的方法有喷砂、木锉粗化、砂纸打磨等。但过于粗糙会使胶水在表面的浸润受到影响,凹处容易残留或产生气泡,反而会降低粘接强度。如果用砂磨等方法又容易损伤基材,所以宜采用涂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