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ESC 固化土机理
当 ESC 水化物生成后,一部分与周围具有一 定活性的土颗粒发生反应,另一部分自身继续硬 化,形成 ESC 石骨架。
2.2.1 离子交换与土粒的凝聚作用
离子交换作用主要是一般黏土胶团表面带有大 量的一价 Na+、K+、Ca2+等,这些离子又具有极大 的吸水性[4],水分的进入使得离子颗粒之间形成了 松散的结合体。当遇到 ESC 水化生成的钙离子 Ca2+时,立即进行当量吸附交换,并且与 ESC 激发 素中含有的具有较高离子强度的高价阳离子 Fe3+、 Ai3+等进行离子交换作用,使得黏土胶团表面水电 位降低,胶团所吸附的双电层减薄,电解质浓度增 强、颗粒趋于凝聚,并清除土壤内的液相和气相, 生成的硫酸钙结晶,体积膨胀而进一步填充孔隙, 同时与针状结晶相互交叉,形成链状和网状结构而 紧密结合,提高了固化土的强度、耐水性和抗冻 性。另外,ESC 凝胶粒子的比表面积约比原水泥颗 粒大 10 万倍,可产生很大的表面能,有强烈吸附活 性,能使较大的土粒进一步固结起来,形成 ESC 固 化土的土团粒结构,并封闭各土粒之间的空隙,形成坚固的联结,使 ESC 固化土的强度大大提高。
2.2.2 凝结硬化反应
离子交换形成后,随着龄期增长,胶质二氧化 硅、胶质氧化铝和 ESC 反应,从而改变了土的性 质。随着 ESC 水化反应的深入,能使组成黏土矿 物的二氧化硅(SiO2)及三氧化二铝(Al2O3)的一 部分或大部分与钙离子进行化学反应,逐渐生成不 溶于水的稳定结晶化合物:

土壤的成分比较复杂,含有大量的活性 SiO2、 Al2O3、CaO 等物质[5],当加入的 ESC 与它充分搅 拌后,固化剂中某些成分与这些活性成分反应生成 胶凝性物质,发挥黏土潜在活性,增强并加速了所 形成的网状结构,使离子交换作用两天就可完成, 形成复杂的化合物,这种 ESC 固化剂中的激发素 与土中活性物质的反应,使固化土具有早强、高强 的特点称之为“ESC——催化作用”。
2.2.3 碳酸化作用
ESC 水化物中游离的氢氧化钙,能吸收水中和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2),发生碳酸化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

这种反应也能使 ESC 固化土的强度增加,并 在其速度和幅度上较水泥土快的多。新生成的化合 物在 ESC 中起着催化剂元素的作用下,在水中或 空气中加速硬化,增大了 ESC 固化土的强度。而 且,由于其结构比较致密,水分不易侵入,从而使 ESC 固化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因此,ESC 搅拌桩利用 ESC 固化剂和土之间 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能够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 体性、水稳定性高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因而广 泛应用于软弱地基加固处理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