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供给系统产生故障使导轨处于“干”状态会引起导轨研伤,磨粒进入导轨面也会使导轨面产生划痕。选用311、312减摩修补剂可以很容易的对其进行修复。步骤如下:
㈠表面处理
⑴用清洗剂清洗划伤导轨表面的油污,然后用氧—乙炔焰灼烧导轨的划伤表面(易变形的缸体、活塞杆用电加热法)清除浸入表层内的油分。等表面冷却后,再用清洗剂擦洗划伤表面。重复清洗、加温工艺几次后表层内的油就可以清除干净(图一)。
⑵用高硬刀具将划伤位剔出倒燕尾槽或深沟槽(图二),槽内表面尽可能粗糙,确保槽深要大于2mm,宽度不在原划伤的基础上再加宽。亦可用角向砂轮将沟槽打磨加深(图二、图三)。
⑶再次用清洗剂清洗打磨后的沟槽表面。




㈡修补工艺
⑴按比例配制311减摩修补剂,将调好的修补剂小心地涂敷于经过表面处理的部位,使其很好地贴附到打磨粗化的表面上,避免空气渗入。继续涂敷材料并用力抹平、压实,直到涂敷的修补剂略高于基体1mm(图四)。
⑵25℃固化8~12小时,再用角向砂轮或粗砂布打磨,留出精加工余量,然后用细砂纸打磨或刮研至精度要求。
注意:固化工艺最好采用在修复导轨的侧面400~500mm处架碘钨灯加温固化,冬季施工时尤其如此,加温时务必注意以烤金属基体为主,通过金属基体将热传导于修补剂,每隔600~800mm长度上至少设一盏碘钨灯,以提高修复层的抗剥离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