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铜龙门铣床是"一五"期间前苏联制造的设备,导轨总长8.5m。传动原理见图1。
1、耐磨涂层厚度的确定测量磨损厚度,以确定修复的加工量及所需耐磨涂料的厚度。导轨的截面形状见图2。
耐磨涂料层的厚度:H=H1-H2(mm)
通过认真测绘,考虑蜗杆、蜗轮的正常啮合条件,确定耐磨涂料层的厚度为(9.9±0.1)mm。施工时,为了精确控制耐磨涂料层的厚度,制作了厚度为(9.7±0.05)mm的压条,预先粘贴在床身上。
先将压条贴在床身导轨面上,将配好且搅拌均匀的耐磨涂料均匀地涂复在导轨面上,压上压板,用手锤不停地沿箭头方面敲击压板,使多余涂料从外侧溢出。
2、床身(基体)表面脱油清洗脱油清洗是保证耐磨涂料层与基体牢固粘合的重要一环。在旧设备上施工时,一般先用汽油进行粗洗,对基体表面的浮油脏物进行一般的清洗,然后再用NaOH、Na3PO4、Na2CO3和水配制的清洗液(加热至60℃~80℃)进行碱洗脱油,直至全部去油,再用热水冲洗两遍擦干,最后用四氯化碳和丙酮擦试1~2遍。
3、涂复隔离剂涂料固化后,为了便于起模,施工前应在压板的工作面上涂抹隔离剂。隔离剂一般由有机玻璃屑和氯仿或过氯乙烯树脂和丙酮配制而成。
4、配制、涂复耐磨涂料按比例将各种成分配合搅拌均匀,涂复在修复面处,用压板压实,固化后(一般为24h~36h)起模。
5、修复起模后,修复存在的缺陷部分,确保涂层表面光洁平整,色泽一致,质量均匀,无大的气孔等缺陷。
为了改善耐磨涂料的润滑条件,根据原设备的润滑原理,在涂层表面设计了一次成型的润滑油槽,减少了机加工程序。
润滑原理:床身在导轨上往复运动时,耐磨涂料层将喷油钢球压下,润滑油喷出,充溢喷油槽4,随着床身的滑动,润滑油充满润滑油槽1,润滑整个摩擦面。施工时,制作了油槽模型,粘在压板的工作面上,直接成型。为了起模后易于取出油槽模型,将油槽模型制作成梯形(油槽截面),并且在模型的四周涂擦隔离剂。
洛铜于1993年、2004年两次利用耐磨涂料修复法对龙门铣床导轨面进行修复,第一次修复后使用了10年。另还对C630车床、G607锯床、C616车床的导轨面进行了修复,一般使用寿命为5~6年。实践证明,使用耐磨涂料修复法,不仅工艺简单,维修方便,节省时间,而且施工不受温度、湿度等外界环境条件限制。并且达到了设备的加工精度,可用于快速修复在用的磨损件,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