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有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结构材料的机 械性能。常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韧性、硬度等。
(1)强度
常用的强度指标有抗拉强度、屈服强度、疲劳极限和屈强比。 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试验中所能承受的最大表观应力。其数值等于拉断前试样所承 受的最大拉力与试样原始横截面面积的比。 屈服强度又称为屈服极限,是指材料在拉伸实验中出现屈服现象时的应力值。所谓屈服 是指材料在拉伸实验中,载荷不再增加甚至有所减少时仍继续塑性变形的现象。如果有些材 料屈服现象不明显或无屈服现象,则以塑性变形量达到试样原始长度的2 %时的应力,定义 材料的屈服强度。
疲劳极限是指材料经一千万次循环而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值。对于绝大多数压力容 器,即使频繁地开车和停车、加压和卸压、升温和降温,循环次数也不至于达到十万次以上。 故一般只是绘出材料的低周疲劳曲线,采用低循环次数时不发生疲劳的最大应力值,作为材 料的疲劳极限。在压力容器强度计算时,一般只是做疲劳分析,以校核强度计算结果。 屈强比是指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屈强比是表征材料机械性能的特征参数。屈强 比越小,发生脆性破坏的可能性越小。但屈强比太小,材料的强度水平就不能充分发挥。屈 强比越大,承载能力越强,但塑性下降,容器易发生脆性破坏。
(2)塑性
塑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形变的能力。代表塑性指标的是延伸率和端面收缩 率。延伸率这一塑性指标并不反映在强度计算中,但和制造过程中的冷加工和焊接等关系密 切,从而和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直接相关。延伸率低,在锤击、剪切、冷卷、冲压等冷操作 和焊接时,可能产生裂纹,甚至脆性断裂;使运行中的容器塑性贮备的安全性降低。
(3)韧性
韧性又称为冲击韧性,是指材料抵抗冲击载荷的能力。从能量观点认为材料在变形过程 中,当吸收的能量达到某一数值时便发生断裂,利用断裂前吸收的能量的大小来衡量材料的 韧性。材料的韧性用锤击一定形状缺口试样的冲击功来表示。压力容器用钢材在满足强度要 求并具有良好塑性的情况下,有时(特别是在低温下)仍不可避免脆断,故对压力容器用钢还 要有韧性要求。
(4)硬度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硬物侵入的能力。由于测定方法不同,表示硬度指标的方法有多种, 如用金刚石压人法,称为洛氏硬度;用钢球压入法,称为布氏硬度。
(5)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是承压设备设计中的一项基本因素,是为了在设备使用期间对可能损害设备安 全的各种因素提供适当的安全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