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realbond.net的胶粘专家认为胶粘剂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下方面
根据具体工况,选择最合适的胶粘剂,是保证粘接质量的关键之一。就胶粘剂组成来说,影响胶粘剂性能的因素有:
(1)粘料结构的影响链的粘料.因柔顺性差,配制的胶粘剂粘接强度不高。
(2)粘料分子量的影响一般来说,粘料的分子量低,粘度小,流动性大,易于湿润,则粘附力大,但因内聚力小,粘接强度低。分子量很大时,内聚力大,但粘附力太差.也不会获得很高强度。因此,只有中等分子量的粘料,用于胶粘剂才是最合适的,既有较大的粘附力,又有一定的内聚力,不仅粘附性好,而且强度高。如果将不同分子量的同类树脂混合使用便会得到中等分子量的牯料。总的来说,粘料的分子量要有一个适当的范围,太低太高皆不好。除了分子量外,分子量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分子量分布稍宽些为好。
(3)增塑剂的影响
加入增塑剂可以提高粘料分子的扩散能力,增加粘附力,有利于粘合。而增塑剂用量过大.则降低内聚强度,同时。低分子物过多,也会降低剂附力,而导致粘接强度下降,有些增塑剂加人量不能太大,适量为宜。对于非活性增塑剂,特别要注意相容性要好,不然离析后逐步渗透扩散集中于粘接界面,会引起脱粘。
(4)填料的影响
在胶粘剂中加入适当、适量的填料,可以改进粘接性能.如能降低收缩率、减小线膨胀系数、提高耐热性等。在一定的用量范围内剪切强度随填料量的增加是提高的,而剥离强度则降低,因此,在承受剥离力时,尽量不加或少加填料。如果加人活性填料(例如经偶联剂处理的硅微粉)效果会更明显。
(5)溶剂的影响
溶剂型胶粘剂的溶剂选择必须恰当,要有很好的溶解性,不然离析、分层、结块、胶凝都不能很好地湿润被粘表面,而严重影响粘接效果。甚至根本粘不上。
对于混合溶剂各组分的溶解能力一定要配合好,应使溶剂的挥发速度低于非溶剂的挥发速度.否则溶剂首先挥发而发生相分离,会出现胶浆凝团,对被粘表面不湿润,自身聚集形不成粘附力,与表面不结合.无法粘接。所用溶剂的冰点应尽量低,不然冬季低温时容易凝结成一团,给施工带来困难。同时因温度
低,涂胶后立刻凝聚于表面,溶剂不挥发,胶也不湿润.不会粘住。特别要注意相容性要好,不然离析后逐步渗透扩散集中于粘接界面,会引起脱粘。
(6)胶粘剂贮存期的影响
胶粘剂的粘附力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因此使用新生产或现配制的胶粘剂,会得到更好的粘接效果,最好不使用接近或超过贮存期的胶粘剂,以免粘接强度太低而不能满足要求。
(7)配胶的影响
含有相容不好的树脂或质量次的填料,贮存时容易分层或沉淀,在使用前需混合搅拌均匀,不然直接粘接就会出问题。双组分或多组分的胶粘剂在配制时,各组分一定要按规定比例称量准确,混合均匀,否则固化剂少了就会使粘接强度大为降低。自行配制胶粘剂,各组分一定要符合要求,尤其是要控制水分含量,以免胶粘剂本身的强度不高。